單地說,感統失調是孩子的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人體各部分器官都是通過與外界接觸,向大腦傳遞信息,這些信息經過大腦的有效整合,指揮人完成各項活動。當這一系統由于發育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運轉時,就會出現行為和語言的障礙。
現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統失調的孩子高達85%以上,其中約有30%的孩子為重度感統失調。所以,了解感統,也成為了當代父母的必修課。
感統失調的表現
在感覺統合中,有三大系統:觸覺、前庭覺、本體感。
觸覺敏感的孩子一般反應比較快,但是對外界的新刺激適應性弱,喜歡在熟悉的環境中,膽小,粘人,愛哭。常拒絕理發、洗頭或洗臉。性格孤僻、不合群,不愛交朋友,甚至不愛上學。
而觸覺遲鈍的孩子一般反應慢,動作不靈活,笨手笨腳,大腦的分辨能力弱,缺乏安全意識,意外碰傷或流血時,自己常未察覺。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的孩子,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丟三落四,語言發展遲緩等情況。
本體感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后天的訓練。本體感控制人體肌肉的松弛和收縮,本體感不好的孩子,平衡感差,身腦不協調,容易平地摔跤。空間感不好,常常因為目測不準距離而磕著碰著。孩子本體感差,還有可能出現手部的精細動作不良,比如不會系鞋帶,不會系扣子等情況。
如果孩子出現了以上這些情況,家長們就需要注意了,這樣的孩子初步就可以判斷為感統失調。孩子感統失調,出現的這些情況不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要參加專業的感統訓練,才能得到改善。
感統訓練
兒童感統訓練,首先通過專業的感統測評,專業的顧問分析孩子感統失調的程度,根據測評結果,為孩子量身定做屬于自己的感統課程方案。
持國際注冊感統培訓師資格證和感統教育指導師資格證雙證上崗的感統老師,根據孩子情況的不同為孩子配課,通過一些特殊研制的教具,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參與。需要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一方面防止孩子受傷,另一方面保持最佳的治療效果。
針對觸覺方面:設置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觸覺板等游戲。
針對前庭覺的訓練:橫豎抱筒、大陀螺、踩踏石、腳踏車等游戲。
針對本體感的訓練:羊角球、跳床、平衡臺、A字架等游戲。
感統失調的孩子雖然比例大,但是通過訓練都可以得到改善,家長不必太過擔心,只要按照專職感統老師設置的課程方案,堅持訓練,孩子的能力能得到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