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看:孩子為什么高智商 低成績
(家長愛孩子更要懂孩子)
作為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不管他需不需要;總是想把所有能滿足他的都做到,不管有多困難;總是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妥協,過多順應孩子的意愿,不管他有沒有感受到你的愛意,不管他有沒有出現叛逆的心理……這是現在教育孩子的普遍現象,但也是普遍性的問題出現的關鍵,家長都出現了對“教育”理解的誤區。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做父母也需要 “資格證” !不懂得孩子 ,就培養不好孩子!”愛孩子是一種本能,相信是誰都可以做到,但關鍵在于怎樣愛,這個問題困擾很多家長朋友,因為愛是一門學問,也需要科學的方法才能得以體現。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那么,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從我從事這么多年的學前教育工作中,感觸頗深的一點是:家庭教育不只是啟蒙教育,也是終身教育。我們所接觸的都是學前的和剛上學的這些孩子,家長普遍提出的問題不外乎兩點:“知識和能力!”有的家長在乎孩子知識量的多與少,有的家長在乎孩子所具備的能力……其實,這兩者是兼備的!在我們啟樂園,一直以“知識與能力并重”的理念貫穿每一個課程,讓孩子在具備能力的同時輕而易舉的掌握知識。在當今這個社會,出現了很多這樣的情況——“高智商、低成績”的孩子,這就是我所說的知識與能力沒有進行有效的綜合。孩子很聰明,但成績上不去,要找到原始原因,孩子沒有建立好學習的能力,學習能力包括孩子的注意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等;我們要從根本入手,來培養、幫助孩子完善他們的能力系統。在每一個階段的學習中,家庭教育都起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多嘗試、多體驗、學會獨立、自己動手,這些往往看著是小事,但卻是成就孩子的大事;不是管教孩子,而是理解、懂他……在現在這個多元化信息的社會,家長需要了解孩子心理的變化,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更新家教觀念,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 重視家長的榜樣作用,和孩子一起成長 ;
二、 努力創建“學習型家庭”,讓孩子以學為樂;
三、 尊重信任孩子,促進孩子主動發展;
四、 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導孩子和諧成長;
五、 強調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孩子潛能。
相信以上的一些話會給家長帶來幫助,孩子需要會玩的朋友、需要好的老師、更需要會愛、會教的父母!